查看原文
其他

独家抢先看 | “爱上语文”第一集:语文中的文化美

崧舟 王崧舟 2022-07-17

第一集:语文中的文化美


怎样学语文,才能习得文化?怎样的语文课,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语文、爱上传统文化呢?敬请关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《爱上语文》第一集《学语文与学文化》。


汉语是我们的母语,语文课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十分熟悉。一篇篇传诵千年的名作,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词,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、精神与风骨。多年来,我们学习语文正是对祖国文化的认知与传承。因此。语文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,学好语文也不仅仅是做更多的习题、考更高的分数。想要真正学好语文、学到文化,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,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文化素养,在一词一句间感知文化的魅力。


古诗词语言精练,情感饱满而真挚,被人们传唱千年。学生学习诗词正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上佳途径。然而,沧海桑田,时移事异,作为现代人,想要读懂诗词,体味古人的心境是很困难的。成年人尚且如此,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语文的孩子来说,更是难上加难。他们天真懵懂、思维活跃,在解读和学习诗词的过程中,往往有着很多新奇的角度和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。那么,当孩子们在学习语文中产生困惑时,老师该如何正确引导呢?怎样的语文课,才能让大家敞开心胸、打开眼界,在学习语文中陶冶情操、成就自我、爱上语文呢?


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做客百家讲坛,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《爱上语文》第一集《语文中的文化美》。


观众朋友,大家好,从今天开始,由我为大家主讲《爱上语文》这个系列。

语文太重要了!

语文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。

第一,对广大中小学学生来说,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,是基础的基础,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;

第二,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,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没有语文,我们可能寸步难行;

第三,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,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,而语文本身又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结晶;

第四,对每个中国人来说,语文是我们的母语,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。


无论怎么说,我们都没有理由不爱语文。


在我们的语文中,最中国、最有文化含量的当然是流传千年的经典;在流传千年的经典中,最美丽、最有魅力的当然是中国古典诗词。他们就是我们语文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。


中国古典诗词究竟应该怎么去读呢?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诗词还是没有文化呢?又有哪些古典诗词可能一直被我们误读着而我们却浑然不觉?为什么魅力无穷的古典诗词在我们读来却索然无味?我们读古典诗词只是为了读古典诗词吗、最终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?


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期待,爱上诗词、爱上经典、爱上语文、爱上中国文化。


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语文。从小学到中学,每一个中国人至少要学十二年的语文。如果按照课时来算,每一个中国人学语文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少于2500个课时。


不得不说,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中,语文占的时间一定是最多的,我们学语文花的时间也一定是最多的。


但是,占了最多的课时,花了最多的精力,我们的语文又学得如何呢?


早在1978年,语文教育大家吕叔湘先生就指出:“十年时间,2700多课时,用来学本国语文,却是大多数不过关,岂非咄咄怪事!”


吕先生所讲的这件咄咄怪事,究竟该如何破解呢?现在,我们用十二年时间,2500多课时,学本国语文,怎样才能让大多数过关呢?不仅能让大多数过关,而且能不能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?


我们从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说起。


这首古诗就在统编本小学语文第一册,统编本是目前全国唯一通用的语文书。也就是说,你只要读过小学一年级,你就一定知道这首古诗:

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

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


很多人以为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。这是因为,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与画,他说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这首诗,无论从内容还是从风格的角度看,似乎都应该出自王维之手。


很多人以为这首古诗的内容就是在写一幅画。你看,诗的题目就叫《画》;你看,诗的内容,如果第一句“远看山有色”还不太明显;那么,第二句,“近听水无声”,就有画的味道了;到了三、四两句,“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”,写画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。


其实,我们全搞错了!
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读懂一首诗?当孩子们对于诗歌产生疑问,老师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呢?请收看《爱上语文》第一集《语文中的文化美》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